2014年3月18日星期二

大學改名,底氣不足



前不久,河南省有7所建於幾個地級市的高校宣布准備更名,校名前綴全都由地方變成河南,信陽師範學院更名為河南師範學院,新鄉醫學院更名為河南醫藥學院, 安陽師範學院更名為河南人文科技學院,南陽師範學院更名為河南文理學院,周口師範學院更名為河南工商學院,等等。有人聲稱這樣顯得“高大上”,提升了幾所 高校的地位。但也有人質疑新校名沒了地方特色,還叫人弄不清學校在哪兒,尤其那個“河南師範學院”,很容易跟在新鄉的“河南師範大學”搞混。

這幾所高校如此改名能否給人升級的印像?暫且給她們一點時間吧。不過,相關各位學校領導應該找到了“升級”的感覺,地市級搖身一變就成了省級。至於說校名 的地方特色,中國的大學有幾所因地方特色而揚名的?“南陽師範學院”改名“河南文理學院”,招生時更容易唬住人,是抑或不是?也許有人還會問,好好的“師 範學院”為何要改稱“文理學院”、“人文科技學院”?這就是風向標,師範不吃香了,教師資格以後每隔5年要重新申請,飯碗不結實了,本來就工資新生兒命名不高地位不顯,這樣一來就更沒多大吸引力了。再說師範院校要的財政補貼多,政府的負擔當然也就大了。對教育投入,政府有人算得很精明。教育廳在替政府考慮和為學校以及學生服務這兩方面,一般優先選擇哪個?你懂的。

冠以“河南”的高校一個又一個,星羅棋布於中原大地,“河南”高校連鎖店似的,這不就打造出“河南”這個教育大品牌了嗎?據了解,近5年,全國就有250 多所高校更名,幾乎平均每周就有一所高校改名,各位腦袋裡關於高校的記憶需要不停地刷新———《1984》中大洋國的溫斯頓一樣。高校改名成了一種新潮 流,簡直大勢所趨,教育部的檔案室不知道又該忙成什麼樣了。據說院校更名能用“中國”就不用“華東”,比如叫中國計量學院就比叫華東計量學院聽起來氣派 大,能用“西南”就不用“四川”,叫西南科技大學就比叫四川科技大學響亮,還有華中、華南、華東、華北等等。要說這麼多的大學都在“升級”,豈不就意味著 中國大學水平大幅提升?那就繼續改吧,改得神州大地到處都是世界一流大學,把哈佛、耶魯都比下去才好呢。可能嗎?拼得過已故相聲演員馬季的“宇宙牌”香煙 麼?

河南這次大學更名也曾經公示,有關方面收到的意見和建議能否也予以公示?這些大學改名,究竟是要給河南增光的,還是要沾“河南”光的?不如搞個民意調查, 看看有多少人支持高校改名,反正我是要投反對票的。在我印像中,這些年那麼多國內大學不是改名字就是改大門,帽子越戴越高,大門越修越豪氣,完全就是做表 面文章,純粹是面子工程,這些既無益於教學質量的提升,對改善服務學生方面也同樣於事無補。如此老在名頭上有浪費不完的精力,就像一個三流演員沒有底氣, 這回把心思都用在化妝上,能哄住幾個人?有人說高校“升級”更名有利於招生,可這招數也太爛俗太八卦了,他用你也用,難免給人拉大旗作虎皮的印像。如果只 是改了名字,教學質量沒有得到提高,人家學生來了豈不大呼上當?這於大學的名譽何益之有?難道只要哄來人收來學費就算大功告成?把教育當生意做,還不講誠 信,也太無恥了。

換大門是要花錢的,學校改名也是要付成本的,那麼多大學改名的成本有多大,也許難以算得清,拿來夠做多少項目的科研經費?或者,夠資助多少來自貧困家庭的 大學生?辦教育辦大學,還是不要玩花架子瞎折騰的好!換個角度看,河南這幾所高校改名對所在地市未必是好事,一個地方的教育也代表一個地方形像的一面,高 校的地方特色被抹掉其實也等於抹掉了當地形像的一面。比如“南陽師範學院”一旦更名,不僅這個學校的歷史特色被忽略,諸如代表南陽當地的文化歷史的張衡、 張仲景、漢畫磚、武侯祠、獨山玉等等,也都失去了讓人聯想的機會。要求更名的究竟是學校,是當地政府,還是省教育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