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6日星期三
體驗花蓮魅力民宿
赴台個人游,是深度游,是個性游,是看到他人未見的台灣。從今天起,我們從台灣的“後山(中央山脈以東)”開始,介紹怎樣自由自在游花蓮。
花——蓮,一個美麗的地名,名實相符,被台北人看作後花園。西倚中央山脈,東向太平洋,所以,花蓮好山好水好風情(部落)。去花蓮,就是看山看海看雲去。
就像北京人休假去北戴河,許多台北人休假的首選是花蓮,也因此帶動了花蓮民宿(家庭旅館)的發展,成為台灣有最多、最好民宿的地方。
花蓮的民宿不同於大陸的農家樂和家庭旅館,一般是和主人住家分開的小型旅館,有別墅度假的感覺,設施、衛生條件不亞於星級飯店,但比星級飯店有個性且溫馨。主人像家裡來了親戚一樣對待你,聊聊天,提醒你天氣冷暖,日月潭民宿指點你周邊的景色,飯菜也更有家庭味,什麼當季吃什麼。
每個民宿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的坐在陽台上就面對太平洋的海景,有的窗外就是青山雲海,有的雖處鬧市之中,但有幽靜庭園、廊下躺椅,再加上主人家的貓咪正臥在野百合花下打盹,令你身處異鄉有家庭的暖意。
在花蓮,采訪了兩家完全不同風格的民宿,舒適度都不輸星級飯店。一家的賣點是海景,店名就叫愛上不老海洋,窗外就是湛藍的太平洋海景,對著連天的海景看書、發呆台中住宿、聊天、吃早餐,應該是一生中難忘的經歷與享受。濤聲、日出、星空、浮雲、暮靄、地平線,都是這家民宿的“贈逢甲住宿品”。主人在其網站上發問:誰說看日出很困難?太平洋離家很遠?找浪漫要花大錢?放輕松要計劃很久?用反問句邀請你落腳他家的民宿。主人姓賴,夫婦倆一個內向一個活潑,妻子說:“雖然個人游還沒開,我已經接待過大陸客人了,四川的、廣東的都有,他們是在香港念書的。”
另外一家檜木居雖處於普通民居之中,但豪宅般的庭園,入門就有度假氣氛,建材及家具都用檜木,室內有森林裡的木香,客廳櫃台上可以選購的紀念品都是檜木制 造。檜木是台灣特產,“神木”就是檜木,有芬芳耐腐的特性,芬多精含量高,有益身體健康,成為台灣家居和生活的時尚用品。但檜木林曾遭日本人掠奪性砍伐, 阿裡山森林小火車就是日本人百年前為運送檜木而設。現在檜木已經限伐,木材日漸稀少。檜木居主人葉陳錦,過去從事建築業,積存下不少珍貴的檜木木材,蓋成 檜木居。
台灣的民宿強調的是個性與溫馨,並不是便宜的代名詞,像采訪的上述兩家民宿平日住宿要2500元(新台幣,下同),假日要3000元,好的民宿還經常客滿,所以要提前預訂。
民宿不便宜,但有一些附加服務,比如可以請主人接送站,代為規劃旅游路線,幫忙訂車、介紹當地特產等等,這些事主人都會笑臉去做,而且講誠信,不會坑自家 的住客。親身體驗的感受是,他們介紹的大多物美價廉。如果找到一家好民宿,不光是解決了住宿問題,可以提前發郵件告訴主人你想去的地方,請他給你建議和籌 劃,這樣你就省時、省力,少操了不少心。
最後,建議選擇合法民宿,也就是通過安全檢查、有營業執照的民宿,這樣才會得到安全保障,也能在發生糾紛時得到保護。找合法民宿可以通過花蓮縣政府官網鏈 接的“花蓮旅游資訊”,裡面有合法民宿的網址,也可以發郵件試探問一下能否開正式發票,有正式發票的一般就是合法民宿。此外,不要被民宿地址某某鄉之類的 嚇住,以為偏僻不便,台灣市、縣的概念和大陸不一樣,花蓮市也就相當於花蓮縣的一個城關鎮,鄉、市之間距離很近,生活水准沒有差別,民宿在鄉還是在市不是 選擇的重點。
個人游,去花蓮,先從網上預訂一家民宿開始吧!
陸客自由行 民宿忙准備
為迎接陸客來台自由行,花蓮民宿業者鄭明岡帶著花蓮自由行的交通小撇步到香港參加旅展,希望陸客到花蓮後,就能真正享受“自由行”。
開放大陸居民來台自由行將台中住宿於6 月底前實施,但有部分人擔心,陸客離開都市後,自由行所需的交通其實不太方便。
為了解決類似的問題,花蓮布洛灣山月村民宿業者鄭明岡早有准備。
他將參加今年6月9日至12日的香港國際旅逢甲住宿展,他說,現在已有很多香港人來台自由行,參加香港旅展可藉香港人經驗向陸客分享來台自由行經驗。
他在旅展還提供陸客到花蓮要怎麼自由玩的“交通小撇步”。
鄭明岡希望台鐵能加強宜蘭到花蓮的火車班次,最好能讓台北到宜蘭的巴士和宜蘭到花蓮的火日月潭民宿車,一並用套票販賣,讓交通更便利。
台東民宿業者蕭安順表示,民宿客源以散客為主,台東地處偏鄉,若陸客有興趣到台東住民宿,他樂觀其成。但有交通不便因素,開放陸客自由行未必能立即反應在市場中,一切仍待市場機制牽動。
他擔心,“畢竟文化差異大,難保陸客與其他旅客不會互相干擾。”
“小而美”的花蓮民宿 另一種旅行的意義
很多人喜歡用“小而美”來形容台灣,所以去台灣旅游可能看不到如內地大山大水的壯麗景觀,反而它獨有的精致的文化氛圍才是最吸引人的。這份吸引需要付出時 間來感受, 傳統的走馬觀花的旅行是對目的地的記錄,而並不是感受,就如同有一些道理,很多人知道,但並不真的懂得。 前些日子有朋友因工作關系在台灣待了一段時間,像個台灣人一樣乘捷運,吃面線,下班後泡在誠品書店,他說他深深地愛上了台灣。
如果你的旅行只是吃吃喝喝,走走逛逛,可以選擇的台中住宿地方多到你無法想像,但是如果你決定暫時離開現在的人生,選擇一個可以休憩思考的地方,不管是沉澱過去或是思考未來,我覺得花蓮是個非常好的地方。
花蓮因為地理位置和交通的關系逢甲住宿,跟台灣其他城市的步調與節奏大不日月潭民宿相同,加上它背山面海的魅力風光,讓許多原本積極忙碌的其他城市台灣人,當人生有了不同的視野與改變時,會選擇到花蓮這個城市來生活。
有些曾經是大老板經歷了大風大浪突然生了場病,也有人在裡曾是個領導高層,突然厭倦沒有自我的生活,在種種際遇驅使之下,來到這個美麗的地方買了塊地就蓋 起民宿。每一間民宿的房間數量都不多,而且無論經營還是裝飾,都有著經營者自己強烈的個人風格,每一個民宿的老板背後也都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傳奇人生
你可以當這裡是個短暫臨時的家,可以在這裡吃主人自己料理,但選擇不多的食物,聽路過的人不同的人生故事,等你准備好了就離開,踏上行程再繼續自己往後的人生。
民宿之所以吸引人,多半還是因為它帶著些“夢想”的色彩;很多辛苦了大半輩子的都市人,都夢想著退休以後可以擁有這樣的一個王國。我常常覺得人走到什麼時 候會發生什麼事或遇到什麼人,一切都帶著意義與禮物,於是當你的人生旅行有個不同的轉折時,不如選擇一個地方好好地待下來,好好想清楚接下來的旅行的意義
台灣有家“妖怪村” 搞鬼祈福走春趣
傳奇故事裡的鬼怪都挺嚇人的,但台灣“妖怪村”的鬼怪卻都可愛得令人忍不住想來和“它們”做朋友。
台灣南投有家“妖怪村”,是由溪頭明山森林會館經營者創立,位於溪頭台大實驗林的第二入口處旁,名叫“松林町”,區域不大,但茅草屋、紅燈籠,還有蓊郁的樹林包圍,林中擺放有陶瓷小精靈,傍晚時分,妖怪村民宿鼓手們面戴色彩鮮麗的面具重擊平安鼓,據說可威嚇驅趕猛獸並祈求妖怪村住宿福氣安康。
東方的妖怪村起源於日本鳥取縣的境港,也是漫畫《鬼太郎》作者水木茂的故鄉,鄉民把這裡打造成鬼太郎之村,從橋墩到造景雕像或郵筒、販賣機,都是鬼太郎或其朋友肖像;這麼一弄,果然吸引許多來自全世界的漫畫迷,即使不是“鬼”妖怪村粉絲,也喜歡來賞玩一番。
溪頭“妖怪村”月吸30萬人 “燒”進網絡
“小心,有妖怪出沒!”今年一月溪頭妖怪村開張,每到假日往溪頭的延溪公路就塞車,暑假期間每月擠進30萬人,游客上山爭睹妖怪,還扮妖競艷票選最佳妖怪。妖怪村讓溪頭發燒,也燒進網絡。
,妖怪村位在溪頭明山森林會館前,蜘蛛精、黑寡婦、巫婆等不同的人偶妖怪在杉林間出沒,吸引大批游客上山尋妖,年輕人在充滿山嵐的森林裡穿梭,感受驚奇。
妖怪村商店街的範圍不大,日式木造小屋錯落在林間,商店街有很多富創意的KUSO商品,像“狗始糖”、“貓奮餅”、“鬼妖酥”;久保田烘焙坊使用“咬人貓”做的面包,每天出爐兩次,門前都大排長龍。 妖怪村住宿
沒有買張“枯麻”的貼紙,就不算來過妖怪村。
商店街賣三種肉包,一是面皮裡加入甘薯的“台灣同胞”,另一是加芋頭的“妖怪村民宿大陸同胞”,還有內餡包山豬肉的“山地同胞”,很多游客看到這三種“同胞”,都笑眯眯掏錢買肉包。
明山會館林志穎說,五十多年前他的阿公遭黑熊攻擊,愛犬黑狗為保護主人大戰黑熊,後來死在黑熊爪下。他在松林町裡興建神龕放妖怪村置黑狗雕像,感動很多愛狗游客,神龕裡滿地可見游客祈福、許願的錢幣。
農歷七月鬼月開門,妖怪村十多個恐怖、華麗或可愛妖怪人偶全部出閘,在園區展開大游行,引來游客尖叫;園區也舉辦妖怪競賽,游客扮成吸血鬼,或戴上骷髏頭進入妖怪村。所有參加妖怪造型秀民眾,把照片貼上網,票選妖怪村最佳主角。
妖怪村的營銷啟示
位於台灣中部的溪頭森林游樂區,除了有樹齡2800年的紅檜“神木”之外,還有著名的大學池、翠綠蒼勁的竹林,一直以來,就是台灣中部知名的風景區。不 過,也因大自然的景色不易在短時間內有太多變化,許多游客並不會在短期之內造訪第二次。我個人第一次游覽溪頭森林游樂區是在上高中一年級時,距今已近30 年。雖然30年前對溪頭景色頗為贊嘆,但30年來似乎沒有強烈的動機,讓我再度造訪。日前因大學同學推薦溪頭景區門口有一“妖怪村”,堪稱是“鬼點子造 村”的成功營銷案例,讓我在睽違30年後舊地重游,順道“考察”一下這個成功的“鬼點子”。
“妖怪村”座落在溪頭景區側門口,原址本來只是一條已經沒落的商店街,由於一來只是位於溪頭景區側門口,並非進入景區的必經之路;同時,也因商店街以往銷售的商品只是簡單的當地水果與缺乏特色的紀念品,使得此商妖怪村民宿店街逐漸沒落,未受游客青睞。妖怪村的“鬼點子”在於,仿日本鳥取縣妖怪村,將整條沒落的老街重新改裝為日式茅頂木屋建築風格,高掛日式燈籠,同時把每家商店都包裝成具有“妖怪色彩”的特色商店。比方說,妖怪面包店裡賣的是“妖怪面包”(其實是加入了當地特有妖怪村草 本植物的培根面包),妖怪面店裡賣的是“妖怪拉面”(其實是台灣中部原本就流行的一種湯面)。此外,街頭設立了幾個妖怪造型的郵筒,供游客將“妖怪村”的 明信片直接寄給親友,再加上許多販賣與妖怪有關的紀念品、玩具,使得整條原本沒有特色的沒落老街,搖身一變成為台灣獨一無二的“妖怪村”。
沒落老街成為“妖怪村”之後,吸引了許多好奇的游客前來游玩,店家的生意從門可羅雀搖身一變成為門庭若市。過去,沒落老街只是溪頭景區邊緣不受重視的 區域,只能引起一小部份游客“路過”。現在,“妖怪村”不僅已成為到溪頭景區的必到景點,甚至還幫溪頭景區吸引了許多年輕族群到訪,有不少游客(包括我) 因為有了“妖怪村”,而再次造訪溪頭。商家們都很開心有了這個轉變,而這個轉變也吸引了更多的當地店家投入。目前,“妖怪村”仍在擴建中。個人實地造訪 後,發現這個“鬼點子造村”的確是成功的營銷案例,值得我們分享學習。
首先,值得學習的是“創造差異化”,一般森林景區周圍的商店,賣的不外乎是當地水果、土產,大同小異而缺乏特色。“妖怪村”一開始就以獨特的“妖怪”主題,創造差異化,吸引游客的眼球及好奇心,使游客願意繞道側門妖怪村住宿來 逛街與消費。與大同小異的水果、土產相比,“妖怪村”的訴求,很容易引起游客的好奇心與登門造訪。其次,值得學習的是,透過整條街的“聚落效應”,借由販 賣各種琳琅滿目的“妖怪玩具”、“妖怪食物”、“妖怪用品”,讓游客的體驗更完整、更真實,讓游客彷彿身臨其境,置身於森林深處的“妖怪村”中。
“聚落效應”是指,同樣的產業或商業活動(或有著上下游關聯)聚在同一地域形成了聚落,彼此之間的關系,既是競爭又是合作。當聚落形成之後,為產業利 益、商業活動、消費人潮等帶來正面影響,而聚落經營帶來的商業效益比單獨一家經營要高。舉例來說,台北著名的北投溫泉鄉,因為有著豐富的自然溫泉資源,而 彙聚了各式各樣的特色溫泉旅館,從頂級的國際溫泉飯店到大眾化的免費泡湯池,再加上溫泉美食、溫泉文化歷史遺跡,打造了獨一無二的北投溫泉鄉。將場景轉移 到上海的田子坊,也可以看到文創產業聚落帶來的正面效應。田子坊因其老上海特色的古庫門建築而頗富名聲,自從有了藝術家進駐,開始彙集了更多極具特色的文 化創意商品、新生代創作者、帶有中西融合風情的咖啡館與特色美食,將田子坊打造成了混搭舊上海風情與新時代文化創作氣息的創意集市,吸引了許多時尚人士、 外國游客參訪,成為上海的新地標。
曾經,我們以為“同行是冤家”,一個獨特的商業點子,我們不希望與別人(尤其是隔壁的同行)分享。但是,透過“聚落效應”,分享創意與商業點子,有時 反而能成行成市,制造更大的效果。以“妖怪村”的例子看,如果只有單一一家販賣妖怪商品的店家,恐怕不足以吸引眾多游客到訪,也無法吸引相關的媒體報導。 但是,透過“聚落效應”所創造出來的消費體驗與情境,就可以將同行之間可能的競爭轉變成為了當地的特色,吸引更多的人潮,創造更大的商機。
同行,不一定是冤家!
2014年3月18日星期二
大學改名,底氣不足
前不久,河南省有7所建於幾個地級市的高校宣布准備更名,校名前綴全都由地方變成河南,信陽師範學院更名為河南師範學院,新鄉醫學院更名為河南醫藥學院, 安陽師範學院更名為河南人文科技學院,南陽師範學院更名為河南文理學院,周口師範學院更名為河南工商學院,等等。有人聲稱這樣顯得“高大上”,提升了幾所 高校的地位。但也有人質疑新校名沒了地方特色,還叫人弄不清學校在哪兒,尤其那個“河南師範學院”,很容易跟在新鄉的“河南師範大學”搞混。
這幾所高校如此改名能否給人升級的印像?暫且給她們一點時間吧。不過,相關各位學校領導應該找到了“升級”的感覺,地市級搖身一變就成了省級。至於說校名 的地方特色,中國的大學有幾所因地方特色而揚名的?“南陽師範學院”改名“河南文理學院”,招生時更容易唬住人,是抑或不是?也許有人還會問,好好的“師 範學院”為何要改稱“文理學院”、“人文科技學院”?這就是風向標,師範不吃香了,教師資格以後每隔5年要重新申請,飯碗不結實了,本來就工資新生兒命名不高地位不顯,這樣一來就更沒多大吸引力了。再說師範院校要的財政補貼多,政府的負擔當然也就大了。對教育投入,政府有人算得很精明。教育廳在替政府考慮和為學校以及學生服務這兩方面,一般優先選擇哪個?你懂的。
冠以“河南”的高校一個又一個,星羅棋布於中原大地,“河南”高校連鎖店似的,這不就打造出“河南”這個教育大品牌了嗎?據了解,近5年,全國就有250 多所高校更名,幾乎平均每周就有一所高校改名,各位腦袋裡關於高校的記憶需要不停地刷新———《1984》中大洋國的溫斯頓一樣。高校改名成了一種新潮 流,簡直大勢所趨,教育部的檔案室不知道又該忙成什麼樣了。據說院校更名能用“中國”就不用“華東”,比如叫中國計量學院就比叫華東計量學院聽起來氣派 大,能用“西南”就不用“四川”,叫西南科技大學就比叫四川科技大學響亮,還有華中、華南、華東、華北等等。要說這麼多的大學都在“升級”,豈不就意味著 中國大學水平大幅提升?那就繼續改吧,改得神州大地到處都是世界一流大學,把哈佛、耶魯都比下去才好呢。可能嗎?拼得過已故相聲演員馬季的“宇宙牌”香煙 麼?
河南這次大學更名也曾經公示,有關方面收到的意見和建議能否也予以公示?這些大學改名,究竟是要給河南增光的,還是要沾“河南”光的?不如搞個民意調查, 看看有多少人支持高校改名,反正我是要投反對票的。在我印像中,這些年那麼多國內大學不是改名字就是改大門,帽子越戴越高,大門越修越豪氣,完全就是做表 面文章,純粹是面子工程,這些既無益於教學質量的提升,對改善服務學生方面也同樣於事無補。如此老在名頭上有浪費不完的精力,就像一個三流演員沒有底氣, 這回把心思都用在化妝上,能哄住幾個人?有人說高校“升級”更名有利於招生,可這招數也太爛俗太八卦了,他用你也用,難免給人拉大旗作虎皮的印像。如果只 是改了名字,教學質量沒有得到提高,人家學生來了豈不大呼上當?這於大學的名譽何益之有?難道只要哄來人收來學費就算大功告成?把教育當生意做,還不講誠 信,也太無恥了。
換大門是要花錢的,學校改名也是要付成本的,那麼多大學改名的成本有多大,也許難以算得清,拿來夠做多少項目的科研經費?或者,夠資助多少來自貧困家庭的 大學生?辦教育辦大學,還是不要玩花架子瞎折騰的好!換個角度看,河南這幾所高校改名對所在地市未必是好事,一個地方的教育也代表一個地方形像的一面,高 校的地方特色被抹掉其實也等於抹掉了當地形像的一面。比如“南陽師範學院”一旦更名,不僅這個學校的歷史特色被忽略,諸如代表南陽當地的文化歷史的張衡、 張仲景、漢畫磚、武侯祠、獨山玉等等,也都失去了讓人聯想的機會。要求更名的究竟是學校,是當地政府,還是省教育廳?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