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4日星期日
“清三代”瓷器 中國陶瓷史上的巔峰之作
近年來,清三代瓷器成為藝術品市場上最石英舟熱門、最受追捧的對像,常常出現在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價屢創新高。有統計稱,自1975年來,瓷器拍賣價格逐年攀升,僅15年時間便已高達9倍。清三代瓷器之所以受到市場熱捧,主要由於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瓷器燒制技術已臻成熟,在技藝上無可挑剔,而且這三朝帝王對瓷器的熱愛,陶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心制作,燒制出來的瓷器精美別致,為前代不可比擬。從事瓷器收藏多年的任明學介紹,清三代的御用瓷器必須經過督窯官的精心挑選,如有瑕疵立即銷毀,所以拿出任何一件,都稱得上中國陶瓷史上的巔峰之作,也因此民間石英極少流傳,存市數量不多,具備很高的藝術觀賞和收藏價值,受到藏友追捧。令人矚目的成交記錄任明學介紹,中國制瓷業經過漫長發展後,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時達到歷史頂點,無論是鬥彩、五彩、素三彩,還是琺琅彩、粉彩和釉下三彩,質量和數量都為前代不可比擬,當時的官窯瓷器代表了當時中國瓷器的最高水平。
可以毫不誇張地講,清三代是中國瓷器的黃金時代。在目前的藝術品拍賣市場,藏家對清三代瓷器的關注與日俱增,即便是民窯精品,市場價格也達到相當高位,許多藏家“只進不出”,導致清三代瓷器價位還將不斷拉高。查詢近些年的拍賣成交記錄,早在2001年,一件“明永樂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燭台”便在拍賣市場上以880萬元的價格拍出;等到2005年,該燭台二度出現在北京翰海春拍中時,最終以2035萬元的高價成交,短短今年間,翻升超2倍。同樣是2005年,在倫敦佳士得拍賣場上,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拍出1。6億元的天價,其高仿品市場上價格甚至也高達十幾萬元。隨後,一件“明宣德青花藏文高足碗”以2306萬元成交。在2010年,一件“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花觚”在北京匡時五周年秋拍中以6680萬元落槌;2011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上,一件“明石英管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成交價格再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3億;去年,一件“明成化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碗”又以1。1億元成交。
清三代瓷器緣何受寵?歸納清三代瓷器受寵的原因,任明學認為,除康乾時期制瓷業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外,比之高古、中古板塊瓷器,清代文化離現在更近,較容易獲得人們的親近感和認同感。其次是數量稀有。封建社會等級森嚴,作為至高無上的一國之君,他喜好的東西或是所用之物,都是百裡挑一或是獨一無二的,況且這些物品經歷了改朝換代、戰爭和政治運動,流傳至今相當不易,堪屬鳳毛麟角。再就是清三代瓷器具有流通性好、保值增值功能。最典型的是2004年蘇富比秋拍一件清雍正“青花釉裡紅海水雲龍紋天球瓶”以無底價起拍,結果各路買家互不相讓,志在必得,最終以1518。24萬港元拍出,而此瓶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嘉德拍賣成交價僅為440萬元,由此大大提升了清三代瓷器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價值。康熙瓷器 富含陽剛之氣 “康熙朝瓷器造型的藝術特色非常鮮明,其風格挺拔遒勁,富有壯美的形態。”任明學說,美分為陽剛和陰柔兩種。假如借以對照清代的瓷器,那麼康熙朝器物的造型所具有的壯美氣魄,同樣也體現出陽剛之美。康熙時期,在瓷器發展上有兩項重要的制度安排。一是恢復了景德鎮御窯廠,其二是設立了專門的督陶官。這些制度安排對瓷器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康熙在位長達61年,瓷器燒造水平由粗到精。早期瓷器渾厚,但比較粗糙,很多瓷器的底部會出現“火石紅”,另外還有粘礦、跳刀、閃青等現像,這說明當時的胎土釉料淘煉不夠干淨。
但到了康熙晚期,這些工藝細節逐步得到改善,胎土、釉料的淘煉變得更加精細。康熙時期的瓷器還有很多創新,如初時的琺琅料全由國外進口,價格昂貴且數量有限,康熙便下令國內工匠自己研制,實現琺琅器的“國產化”。雍正瓷器 下詔書燒制瓷器在康熙瓷器發展的基礎上,雍正朝瓷器制作之精冠絕於各代,最為突出的是粉彩,它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為釉上彩的主流。雍正粉彩不僅有白地彩繪,還有各種色地彩繪,如珊瑚紅、淡綠、醬地以及墨地等。雍正瓷器造型不同於前代,在於它一改康熙時渾厚古拙之風,代之輕巧俊秀,典雅精致,外形線條柔和圓潤。其胎體選料精湛,壁薄體輕,勻稱一致,仰光透視,略顯淡青,呈半透明狀。在紋飾上,釉下彩中青花釉裡紅的制作達到極盛階段,青花和釉裡紅在同一種環境中燒成,兩種色澤都十分鮮艷。在瓷器燒造方面,雍正曾多次親下詔書,對瓷器制作中的細節提出具體要求,比如,瓷器上的紋飾要怎麼畫,畫多大。一個有趣的例子是,由於他不喜歡黑釉配菊花,認為不吉祥,索性要求不許這種紋樣燒制到瓷器上。乾隆瓷器 燒制技術精益求精 乾隆朝歷經61年,是瓷器燒造集大成時期,也是清代景德鎮達到極盛的時代。乾隆瓷器一面保留前世精華,一面吸收西方藝術。外觀造型大部分比較規整,除常見器型外,出現了一些奇巧怪誕的物件,主要用於賞玩,被稱作“渾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乾隆時期,粉彩取代五彩,在粉彩器皿上講究用鏤空、堆塑的裝飾手段,輔以“軋道工藝”和開光、剔刻等。有署“古月軒”的珍貴瓷器,是以乾隆宮中古月軒命名,從景德鎮挑選制造精良的素胎進京,命內庭供奉的高手繪畫,於京城設爐烘烤而成。乾隆青花是當時瓷器生產的主流,承襲康熙、雍正青花特點,並在其基礎上繼續發展創新提高,體現出在制作技巧上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每一道工序都是一絲不苟,精工細做,精益求精。由於乾隆自身好古成癖,乾隆官窯還有一大特色就是仿古瓷的大量燒造,創燒了很多瓷器新品種。
博主好站推薦: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