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日星期二
國內車型命名何必強求“本土化”?
都說汽車要本土化,至少在產品命名上,大多數進入中國市場的產品都擁有了一個自己的中文名。取中文名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簡單的圖個順口,但二狗、 丫蛋這樣的名字顯然不適合用在汽車上。鑒於汽車在中國還屬於偏貴的消費品,所以給汽車取名也必須講究講究,請大師們給看看筆畫算算風水也是常有的事情。只 是縱觀當下的車型名稱,真正算得上易讀上口且傳神的名字,著實不多。
合資品牌中的車型絕大多數都是先有外文名,到了中國市場才有了中文名,這其中比較常見的是采用音譯直接對應相應發音的漢字。比較成功的有捷達、尚酷等,音譯與漢字的匹配度很高,同時所用漢字所傳達出來的意境也都與產品新生兒命名性格較為匹配。照搬外文發音也不是一直都行得通,比如法國品牌的法語發音如果要直接音譯,找幾個發音匹配的漢字都是一件難事,更別說意境了。今年最為雷人的中文車型名應該就是斯柯達的“野帝”了,外文發音音譯出來的中文名只能說讓人浮想聯翩,槽點太多。
另一個較為悲劇的音譯名也在今年誕生,DS品牌十分不趕巧的從法語女神的縮寫對應成了拼音中屌絲的縮寫。DS在國產化的同時也推出了自己的中文名“帝艾 仕”,這個中文名不論讀起來還是寫起來,都很莫名。原本DS直接念英文發音,哪怕不是人人都能聯想到女神,多少還有些高端大氣的格調,這漢字名怎麼看怎麼 別扭,個別聯想豐富的人一不小心還以為這是一個廚衛用品品牌。
原本用外文名和外文發音,哪怕車型再多,也很少遇到不同品牌的產品名聽起來像一家親兄弟的時候,但在翻譯成中文名之後就出現了這種情況:途觀、途銳這是大眾家的SUV兄弟,途樂卻是日產家的SUV大當家,途勝則是北京現代的SUV。都姓途,都是SUV,卻不是一家人。
一般來說,各個品牌都有自己專門的命名方式,偶有與其他品牌接近的,也都還好理解。除掉自主品牌中走多品牌路線兼喜歡取洋名字的之外,北京現代可能算是中 國車市中取名最有個性的,他們似乎秉承的理念是堅決不讓自己的產品名有一絲的關聯度。瑞納、伊蘭特、朗動、索納塔、ix35、途勝……除了伊蘭特和伊蘭特 •悅動這兩個名字能看出一點關聯之外,光看這幾個名字,你能想到這些名字是出自同一個品牌的車型麼?回顧一下北京現代所以車型的名字,個人感覺辨識度最 高、最好記憶名字的是ix35,而非任何一款中文名。
字母與數字的組合,似乎比中文名更好記。至少在豪華品牌和超豪華品牌中,車型的名字絕大多數都沿用了字母與數字的組合。奔馳、寶馬、奧迪這三個品牌各自的 車名組合方式已經成為各自品牌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說到S300自然會知道是奔馳,說到320想到的也必然是寶馬,哪怕說到A3,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都 是奧迪而不是奇瑞。同樣經典的還有標致品牌的x0x等。
當用漢字實在難以找到一個亮眼的名字時,用數字和字母的組合又有何不可?原本就是工程師們設計出的復雜機械,哪怕沿用具有豐富含義的代號,往往也比強求一 個中文名要來的上檔次。高爾夫是神車,GTI是小鋼炮,高爾夫R是神車之王,但你覺得神車黨們是更喜歡高爾夫R這個名字還是R20呢?
當越來越多的人買電影票時都要選擇原聲場次而非中文配音的時候,汽車的命名就非得要一個拗口的中文名才能讓人印像深刻麼?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